“一批工程起来了,一批干部也倒下了。”说起以前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不少人总会这样形象地说。不过,随着璧山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从源头上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反腐机制。
近年来,随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运行,人们都说效果非同一般,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连说情者打声招呼都杜绝了,权力真是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那么,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7月26日,记者来到璧山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探究竟。
运用科技防范
支撑阳光交易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监控室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叮嘱现场的监督人员。他们面前是数十台监控设备,呈现出不同角度的监控画面。
“我们建立了视音频监控系统、语音自动抽取系统、语音变频系统、评标专家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压缩权力空间,促进了交易公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璧山区国有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全面启用网上银行收退投标保证金系统收退投标保证金和招标文件费。该负责人表示,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了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与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零接触”,投标人信息的“零泄漏”,缴退投标保证金的“零手续”,既节约交易成本,又保证交易公正。
记者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封闭评标区看到,这里设置安检门、通讯信号屏蔽器、设置独立卫生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强化封闭评标区管理,严防私带通讯工具进入评标区,私自夹带通讯工具与外界联系,预防多名评标专家同时进入卫生间,在脱离音视频监控进行私下协商。
突出制度创新
规范专家管理
“近年来,我们采取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等制度,确保专家抽取信息保密。”该负责人介绍,项目业主在监督机构的监督下,于开标前5小时内,通过市发改委综合评标专家自动抽取系统设在区交易中心的使用终端,从重庆市评标专家库(专家人数超过6000人)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并语音自动通知,于开标前10分钟内,方能打印抽取的专家名单。
这也有效阻断了招标代理机构和潜在投标人与评标专家进行“提前联系”的路径,保证评标活动真正实现了独立评标、公平公正。
而在评标过程中,专家只做“判断题”不做“选择题,严格对照招标(采购)文件中涉及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工程款结算、评标办法、质量安全、建设工期等主要条款进行审查。同时,招标文件中对评标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条款不作为废标条款,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
“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电脑操作也会被保存、监控,相当透明。”一位专家结束评标后感慨:“各项创新让璧山的公共资源交易更阳光了!”(记者 连宏宇 周海瑞)
来源: 璧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