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达对采购项目的重视度,采购人代表经常自豪地说:“我们一把手也亲自到开标、评标现场,了解项目招评标情况。”好像只有领导亲临现场才能体现出对项目的重视,和对政府采购的支持。殊不知,这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挡住了评标专家的视线,有时会导致评标结果失衡。
邀请采购单位领导亲临招标现场,这是目前很多集采机构宣传政府采购,让采购人了解和支持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果采购单位领导“大驾光临”评标现场,再发表一些对厂商的看法,难免让人联想到“领导意识”引导专家评标。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规定了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一般项目中,采购人代表不能多于两个,但在不少评标现场中还是会看到多个采购人的身影穿梭其中,其中不乏采购单位的领导。他们大都不仅是“旁观者”,而是时常发表对某个厂家或某款产品的看法。例如,以前大都采购什么品牌;什么品牌好用;某个品牌服务不好等等。最后,俨然就代替了评标委员会组长的位置,评标专家的打分随着采购人对产品的评述,不断上下浮动。此外,更因为是采购单位的领导,评标专家大都有“随从”想法,把采购人的主观意志放在了最高点。
采购单位领导亲临招标现场,确实表明采购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重视。政府采购制度缺少采购单位的支持,就无法顺畅运行,如果能取得采购单位领导的支持,工作就会游刃有余。但“亲临现场”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评标现场指手画脚,反而会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采购人对政府采购的重视应更多体现在实质性方面,例如,在编制预算阶段,让各单位科学严谨地上报;只要是财政性资金,都采用政府采购方式采购,节约财政资金;在编制招标文件中,不强制要求编写有倾向性的条款;在开评标中,不发表引导性的言论等等。
希文 政府采购信息报